高中數理資優生入大學後適性與轉銜輔導計畫
本計畫延續「高中資優學生入大學後適性與轉銜輔導計畫」。為使高中資優學生於學士班時期,於修習正規課程之外,並得以適性發展, 促使其投入前瞻科學領域研究或與新興前瞻產業接軌,故籌辦及規劃本計畫工作項目。據上述目標,分別於重點工作項目中設計相關問卷,收集行動研究數據。
計畫目標
一、培養高中數理資優生入大學後成為基礎研究及產業科技領導人才之創新學習機制
二、建立前述學生入大學後自主發展之跨校及跨領域交流平台,並開發人才培養之基礎及進階課程。
計畫執行概況
工作項目
一、數學沙龍與生涯探索
延續前期計畫內容,持續由臺大數學系夏俊雄教授邀請業界人士擔任講座主講人,並希冀能透過講座能讓數理資優生穩定接受此資源,也能藉此瞭解產業脈動,使其能更精確的規劃未來方向,以更健全的視野和角度面對並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或有機會透過講座而提早進入職涯,成為產業中的菁英新血。
此外,在前一期的計畫中,「數學產業實習」之合作公司,提出學生在溝通及表達能力上仍有進步空間,尤其數理資優生在與上司溝通、接受指導方面存在一些困難。而第二期的計畫之「資優生追蹤問卷調查」發現有部分學生入大學後,也少於培養「溝通及表達能力」,甚至認為不重要。因此,這個工作項目擬定於講座中邀請此方面相關專業人士分享與指導,期望能使學生在銜接實習或是未來的職場上,可以更理解溝通對象的需求,在理解事務上也能掌握重點,進行有效的溝通,降低認知落差。
近年來金融產業徵求跨領域人才,尤其發展數位金融亟需理數理背景之相關人才,故延續過去之職場體驗工作坊的概念,將與特定產業合作,透過探究與實作的過程,得以熟悉業界實際需求、常用工具技能及觀點,培養解決問題與資源整合之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個人職場發展之彈性。
二、資優生追蹤問卷調查及資優生經歷採訪報導
為規劃出更符合資優生需求的人才培育機制,自高中資優學生入大學後適性與轉銜輔導計畫起進行高中數理資優班畢業生追蹤問卷調查。
在《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中對資優學生有明確定義,但有部分學生並不見得清楚資優身份代表的意義,只是因為家長讓其參加資優鑑定,通過鑑定就去資優班上課,即使從高中數理資優班畢業時,也不一定了解資優的含義。此外,從過往的文獻得知,資優生所展露的特質有多元興趣與好奇心、高度的語言發展與口語能力、完美主義等等,然而這些特質資優生自己知道嗎?會不會他們具有這些特質,但自己卻從來沒有留意過?資優生從高中升大學,又歷經大學四年的歷練,這一路成長過程的經歷,與如今的造就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本期計畫想要針對上述內容進行深入探究,考量到使用問卷調查的局限性,故決定多增加訪談的形式,去深入了解高中數理資優班畢業生對資優的看法、資優生的特質,以及資優生的心路歷程。同時考量搜集資料的全面,因此訪談的對象將會以即將大學畢業或已畢業之數理資優生為主。每位過來人的經驗都可能有很不同而獨特的故事,但這些特殊性也常更深層反應出普遍性或特質,這樣的資料整理不僅可進一步釐清所謂資優的本質或指涉,同時將對目前的資優學生甚至一般學生,都能產生正面效益。
三、暑期工作坊
以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大學多年來持續推動的數學與產學暑期工作坊為參考對象,並以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NCTS)大學部學生暑期研究計畫(USRP)為範本,針對高中轉銜至大學的數理資優學生(大三至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為主要招收對象),預計舉辦為期兩周的暑期工作坊,招收約30位學生,分為10組,每組3-4人,每組搭配兩位指導老師,吸引優秀學子投入新興跨領域主題。主題內容涵蓋防疫科學、量子計算、生物科技、氣候變遷與暖化、綠能與電網、太空科技、金融產業、AI人工智慧等數理相關專業基礎的產業,或目前極需跨域數理人才之產業。希望學生在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的時代,使原有產業結合新一代科技,突破框架,發想出新的研究及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培育多元科技與技術整合之能力。
邀請專家學者帶領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提供台灣頂尖師資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深入探索專業領域知識。透過專業的課程訓練,引導數理資優生提前掌握當前產業現況,了解社會所需的數理人才領域,預先規劃未來職涯方向。期盼能協助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強化專業技術能力,因應就業發展需求,直接進入產業實習。藉由建制化交流平台,給予適性輔導,締造產學界跨領域發展的契機。
四、數理資優生教師研習
透過前期舉辦之教師研習,許多教師給予正面的回饋與建議,並期望能有持續性的交流與分享,本期計畫亦將再度舉辦教師研習,以研習營形式舉辦階段性的計畫成果交流會,讓資優的人才培育和本計畫歷來的活動成果能快速連結。此活動擬以本計畫曾執行的不同活動與調查成果為引,初步規劃為「數理資優生教師研習」。
期望藉由邀請高中數理資優班教師,以及各地大專老師與會,可有效理解教育現場的教師在教學上所面臨的挑戰、困難與成功經驗,同時聆聽他們對於如何因應各資優生所具備的不同資質,彈性調整教學內容以符合學生個別需求,藉此掌握第一線資優教育現場狀況,並探尋本計畫活動內容是否有可進一步參考調整之處。
另外,盼望能運用本計畫的研究成果,在此場域進行對話與反思。藉此為目前面臨高科技時代變動以及時代變遷挑戰的資優教育找出新途徑,培養出具備跨域自學能力、研究潛能和科學素養的學生。
工作項目
一、防疫科學跨領域講座
本計畫第一年執行期間,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嚴重衝擊人類的生活,臺灣在這次大流行中亦未能倖免。本計畫主持人臺師大數學系林俊吉教授關注到我國防疫科學發展的重要性與人才短缺的急迫性,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方啓泰教授擔任本計畫第一期「前瞻科學講座」主講人,並於計畫第二期正式邀請方教授與國立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林先和教授兼副院長等在防疫領域聲譽卓著之專家學者,舉辦一系列「防疫科學跨領域講座」,與具數理背景之優秀特殊學術性向學生交流。
本系列講座以疫情、公衛與流行病相關知識為經,科技產業、數理知識、大數據分析與社會公行理論為緯,結合不同面向剖析疫情對人類生活造成的衝擊,以及國家發展在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進而協助學生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面向,以更廣博的觀點與視野思考相關議題,從而為國家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大學生投入此領域發展,實為國家社稷之福。因此,延續本計畫上期協助推動於臺大傳染病學學分學程新設立數理建模組,本計畫主持人林俊吉教授於 112 學年度第二學期開設「流行病學的數理模型」課程,帶領學生進行小組專題研究,期待透過實務操作演練,提升參與者對此領域專業能力的認識,並瞭解未來從事相關工作所需具備之條件與能力。本課程亦為臺大公衛學院傳染病學學分學程的數理建模組課程之一。
二、數學沙龍與前瞻工作坊
本計畫協同主持人之一,臺大數學系夏俊雄教授有鑑於此經驗與精神所帶給學生的助益,於高中資優學生入大學後適性與轉銜輔導計畫建議開設「前瞻科學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及高中數理資優生現身說法。為嘗試建制化及建立可複製之模式,本計畫秉持實驗精神,擬與臺大「數學沙龍與生涯探索」課程合作,由夏俊雄教授邀請業界人士擔任講座主講人及工作坊主事團隊,希冀數理資優生能穩定接受此資源,使其能以更健全的心態與準備面對職涯轉銜。
本系列相關活動以整年度為期進行規劃,由協同主持人臺大數學系夏俊雄教授與安謀國際科技(股)公司(ARM)臺灣總裁曾志光先生及臺大數學系崔茂培教授共同無酬主持。分為「前瞻沙龍講座」與「夏季前瞻體驗營」。講座以規模較小的沙龍形式進行,一次邀請一位專家學者或業界人士擔綱主講,展示不同的專業領域學養以及進行職業生涯的經驗分享;「夏季前瞻體驗營」為全天活動,將與特定產業合作,以「體驗式」活動為主軸,輔以講座活動進行規劃,讓學生得以在掌握學界現況的同時,理解業界實際需求,以及進行實務操作時的情況與挑戰。
三、數學產業實習
為鼓勵同學於畢業前與產業進行良好互動,減少學用差距,並提升學生整體產業競爭力,本計畫擬與具國際指標的新創企業合作,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即有機會前往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等軟體新創產業實習,讓課程對即將畢業學生發揮「最後一哩路」的功能。
為達成此目標,計畫主持人偕同新創公司開設「數學產業實習」課程,期待透過產業實務問題的面對處理,學以致用,進而帶動產學合作,培養新一代數位轉型人才。
2024年4月20日與臺大數學統計所合辦「數理引航 統算未來」聯合徵才會,透過「職場大哉問_數學可以做的事」講座,邀請數統相關系所畢業的學長姐分享個人經歷,以及不同業界的工作內容、求職技巧及在學應準備的技能,使其能了解更多產業界工作現況。現場也具有數十家公司聯合徵才,實際提供就業機會與諮詢管道。
四、資優生追蹤問卷調查
為規劃出更符合資優生需求的人才培育機制,自高中資優學生入大學後適性與轉銜輔導計畫起進行高中數理資優班畢業生追蹤問卷調查。
本期計畫將重點針對畢業於111學年度高中資優班,進入臺灣各地頂尖大學理學院、工學院或電資學院就讀之優秀特殊學術性向學生,以發放問卷調查其特質、學習經驗、自我評估、生涯規劃。期望藉由聚焦調查範圍,精確呈現數理資優生心理健康及學習狀態之長期發展與變化趨勢。
五、數理資優生適性發展引導教師研習營
本期計畫擬舉辦研習營,以研習營形式舉辦階段性的計畫成果交流會,讓資優的人才培育和本計畫歷來的活動成果能快速連結。
除演講座談外,亦請曾參與本計畫之專家、學者,以及學生進行心得發表或成果演示,同時廣邀年輕學子、資優生教師、以及在大學執教的學者專家參與。一方面分享其寶貴的個人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回饋成果給教育部。活動目的在分享,或召集更多人提供好的意見,作為火種散布出去。
在此研習營中,來自臺灣不同地區耕耘的資優學者進行討論呼應,俾使能更全面地瞭解在培育數理資優學生的過程中,機會接觸不同的觀點與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協助國家於未來培養更多優秀的數理人才,並彰顯本計畫所產生的貢獻與作用。
此研習於113.06.18舉辦,邀請高中及大專院校以上教師參與,講者為臺師大特教系于曉平教授、成功大學數學系賴青瑞副教授、臺大公衛學院方啟泰教授、騰雲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史美圻、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以及中華民國數學會理事長謝銘倫等人。
工作項目
一、量子計算基礎/進階課程
延續110年期「前瞻科學營-量子計算」,本課程以培育新生代量子計算科技人才為首要目標。透過三種型態不同的課程(自學團、分組專題、基礎訓練團),將協助優秀特殊學術性向學生跳脫制式的管道,加速學習量子計算及發展相關生涯規劃。
二、防疫科學及永續發展暑期營隊
本系列講座以疫情、公衛與流行病相關知識為經,科技產業、數理知識、大數據分析與社會公行理論為緯,結合不同面向剖析疫情對人類生活造成的衝擊,以及國家發展在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進而協助學生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面向,以更廣博的觀點與視野思考相關議題,從而為國家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三、生涯探索系列講座(前瞻科學沙龍)
以整年度為期規劃相關活動,分為「前瞻沙龍講座」與「夏季前瞻體驗營」。
講座以規模較小的沙龍形式進行,一次邀請一位專家學者或業界人士擔綱主講,展示不同的專業領域學養以及進行職業生涯的經驗分享。
「夏季前瞻體驗營」為全天活動,將與特定產業合作,以「體驗式」活動為主軸,輔以講座活動進行規劃,讓學生得以在掌握學界現況的同時,理解業界實際需求,以及進行實務操作時的情況與挑戰。
四、數學產業實習
為鼓勵同學於畢業前與產業進行良好互動,減少學用差距,並提升學生整體產業競爭力,本計畫擬與具國際指標的新創企業合作,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即有機會前往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等軟體新創產業實習,讓課程對即將畢業學生發揮「最後一哩路」的功能。
為達成此目標,計畫主持人偕同新創公司開設「數學產業實習」課程,期待透過產業實務問題的面對處理,學以致用,進而帶動產學合作,培養新一代數位轉型人才。
工作項目
一、焦點座談會
計畫前期透過兩種模式(專訪及群體座談)探究高中與大學資優生輔導與轉銜機制所衍生之問題並於接續任務中應用其訪談結果。
二、前瞻科學營(量子計算)
由前項重點執行項目(焦點座談會)中,規劃前瞻科學營為發展:社群網絡、重點前瞻新興領域項目(量子計算)導師制教育模式、實驗開發學習密集課程。
三、諮詢委員會
本計畫於執行中期先行辦理第一次諮詢委員會,邀集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林福來教授、工研院暨資策會董事長李世光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吳茂昆院士;執行後期則邀集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林福來教授、工研院暨資策會董事長李世光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院長吳俊傑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院長陳焜銘教授辦理第二次諮詢委員會,以初步檢視計畫成果,並且對未來計畫執行方向提出建議。
四、前瞻科學講座
為提供學生生涯決定之參考,本計畫舉辦一系列共四場前瞻科學講座,邀請現役學生與專家學者擔任講者。
五、生涯探索USP
為研擬及開發實驗室實習的學習機制及媒合平台,提供作為大專生適性與轉銜輔導之教育模式,本計畫首先與國家理論中心合作,徵求具前瞻發展之跨領域科學研究計畫,以網絡化模式開發媒合平台。此重點工作項目除預期讓學生在專業領域上加速學習,同時發展人際關係網絡。
六、前瞻科學同學會
此工作項目重點為邀請曾接受資優或特殊教育之學生進行較軟性的訪談與交流,以形成更有效的網絡型態。除邀請曾參與前開活動之學員外,亦公開徵集具備類似教育背景之學生參與。
重要發現
1.具特殊學術性向之優秀大學生需有更彈性的課程轉銜機制,以及靈活的課程選修機制來學習基礎或進階課程。
2.雖有特殊學術才能但未定向的大學生,則須有社群協助探索生涯方向。其中,跨領域師資尤能誘發學生潛力。
3.在引導生涯探索的講座中發現,師生交流能更為緊密與和諧,透過對談實現共同成長的目標。據此,本計畫擬進一步規劃主題聚焦且更有交流活動空間的沙龍講座,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4.密集課程與講座雖能更靈活呼應社會及學術脈動,惟須長期觀察方能取得具體貢獻及成果。
5.學校課程設計經常未能及時反應新興學科與社會需求(如110年期之量子計算密集課程,以及111年期預定發展與防疫科學與工程相關之數理課程與講座),更具彈性之密集系列課程可針對此點適時進行補強。
6.進行學術實習(專題研究計畫)的經驗將引導學生更認識學術環境,從而試探合適的生涯發展方向。
計畫編制人員
計畫主持人
- 林俊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協同主持人
- 于曉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 夏俊雄(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顧問
- 方啟泰(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 賴青瑞(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 鄭皓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 林先和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 周素卿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 李宣緯(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 王埄彬(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學務處執行秘書)
- 劉定萍(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副教授)
- 崔茂培(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